中秋节的十大习俗?
习俗一:赏月 习俗二:吃月饼习俗三:祭月 习俗四:燃灯
习俗五:观潮 习俗六:玩儿兔爷 习俗七:走月 习俗八:玩花灯 习俗九:吃鸭、螺和芋头 习俗十:饮桂花酒
中秋节一共有多少个习俗?
中秋节一共有六个习俗。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最初“祭月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日,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夏历八月十六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的习俗有:走月、祭月、赏月、乞月照月、观潮、吃月饼、烧斗香、燃灯、猜谜、玩兔爷、玩花灯、舞火龙、听香、偷月亮菜、燃宝塔灯、抛帕招亲、窃瓜祈子、饮桂花酒、偷菜求郎、吃田螺、赏桂花等。
中秋节有什么习俗
1、赏月
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2、吃月饼
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3、祭月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4、燃灯
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悬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中秋佳节这天晚上好多人还喜欢在河边或者外面烧烤赏月。
中秋习俗有哪些?
谢邀。关于这个问题,子渊之前也非常感兴趣,为此专门查阅了相关史料,这里就抛砖引玉,和大家聊聊宋代时期的中秋习俗,可以对比一下和今天的习俗有哪些不同之处。
中秋得名于”三秋恰半”,其起源于唐,兴盛于宋,宋太宗赵光义曾把中秋与新年、端午列为三大节日。每逢三秋桂子,宋人都会进行盛大的庆祝,主要有赏月、赏桂、赏灯、观潮、吃月饼、饮酒赋诗等形式,其中多种月饼口味都是宋人所独创。
▲宋太宗赵光义剧照
在宋朝之前,很多地方其实并没有月饼这一说法,以前的“月饼”乃是皇室祭品。《周礼》曾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天子祭拜月神时,祭台上的糕点就是最早的“月饼”。自宋朝起每逢中秋佳节,皇帝都要在宫中举办盛大晚宴,京畿地区所有六品以上官员都要出席。祭祀月神后,君臣于席间同乐、赏月赋诗。那时,中秋宫宴上独特的点心名为“宫饼”,民间则把其俗称为“小饼”或者“月团”。
▲精致的月饼
大才子苏东坡曾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默品其滋味,相思泪沾巾。”可见连以“吃货”自称的苏轼都认为中秋吃食“小饼”最为恰当,酥油和糖作馅的小饼,最是配得上天上明月。“月饼”一词首见于南宋文人吴自牧所作《梦梁录》,身为钱塘人的吴自牧,自南宋灭亡后为表哀思,专门撰写《梦梁录》以回忆南宋都城临安及家乡钱塘的城市面貌及繁华盛景。书中曾载,南宋时,权贵家中所做月饼为菱花型,名叫红菱饼,类似的月饼还有芙蓉饼、菊花饼和梅花饼等,这种月饼在平时作为点心也是可以吃的,不只限于中秋节食用。不过这些都是宫廷和权贵家中的景象,全民中秋食用月饼的盛况就要等到明朝了。
▲中秋圆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