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传说是什么?
端午节传说有很多,但最流行的一个是“屈原投汨罗江”的传说,以及“让苍蝇不敢咬吃的粽子”的传说。
关于屈原投汨罗江的传说,大多数人认为,古代诗人、思想家屈原被贬为南国楚郡太守,因不满周王征召他参加狭义的朝堂华宴,投汨罗江而牺牲。追念屈原,汨罗江畔乃是端午节的最主要庆祝地点。
另外关于让苍蝇不敢咬吃的粽子故事,大多数讲述称大禹治水时把苍蝇都吓跑,但有一只入侵窝窝头,被大禹用竹叶包住窝窝头,以至于苍蝇吃不着而自行离去;所以许多人会造粽子“芦荟和麻花”,就是拿竹叶包馅料,以形象化驱赶苍蝇。
端午的来历和习俗?
一、端午节的来历
1、端午节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民俗大节,最初是古代百越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在上古时代就有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习俗。
2、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个别地方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3、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南方百越图腾祭祀,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附会纪念屈原跳江自尽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最后形成端午节文化内涵相沿迄今。
4、“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5、在湖北、湖南、贵州、四川一带,端午节又分为大端午与小端午。小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大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
二、端午节的习俗
1、在远古时代,百越之地就有在阳气旺盛的午月午日,用刻画上龙形的舟楫载上古粽籺等贡祭品以竞渡形式祭祀龙祖习俗;时至今日,扒龙船仍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
2、有典籍记载的最早出现端午时食,应属西汉的“枭羹”。《史记》“孝武本纪”注引如淳言:“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锉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一直要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
3、饮蒲酒、雄黄、朱砂酒,以酒洒喷。明冯应京《月令广义》:“五日用朱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额胸手足心,无会虺(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蛇)蛇之患。又以洒墙壁门窗,以避毒虫。”此俗流传较广。
端午节都有哪些传说?
端午节的传说,还在我小的时候,我就听妈妈跟我们讲过,端午节是和传说中的燕王扫北有关联的。
明成祖朱棣为了扫除元朝的残余势力自公元1410年朱棣亲自率领明军进行北伐。就是传说中的燕王扫北。明军所到之处烧杀屠虐人畜不留。
一日天上下着小雨儿,燕王率明军一路杀来,远远望见泥泞的小路上有一妇女身背一个六七岁的孩子,手牵一个三四岁的孩童艰难的走着。燕王心想,这妇人应该抱着小的领着大的,真是人们说的北方的人心都坏了,该杀。我定要让她死个明白。于是示意部下先不要动手。来到妇人近前质问:你为什么不抱着小的,非要背着大呢?你是怎么想的?!那妇人战战兢兢的说:这个大孩子她没有亲人了,这个小孩儿是我的孩子。燕王听后动了恻隐之心,心想如此善良有爱心的人,一定能教育出和她一样有爱心的人。于是他对那妇人说:我看你心地善良心中有爱,这两颗***我就给你留下了“指的是两个小男孩”。随后燕王把他腰间佩戴的玉虎挂在那小男孩的肩上。告诉妇人说道:回家吧,告诉你们村上和你一样有爱心的人,在自家的大门口上插上艾草“艾的同音爱”证明你们家是有良心的人。挂上葫芦“谐音福禄”灾难就不会降临了。燕王下了一条戎律,凡是挂艾草挂葫芦的门户不许杀戮。这一日正是农历五月初五。
那位母亲带着孩子回到村里就挨家挨户的告诉人们,插艾草,挂葫芦。为了祝福两个***的孩子和村里所有的孩子们,人们就用芦苇叶把黏米包在里面称为棕子(***)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