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们家乡,过年女婿上门拜年都有什么习俗?
无非上门吃吃饭聊天大家聚聚,小礼物肯定要带的,水果,糖果之类,红包,小孩的十块起吧,隨善人,大人五十,一百的也未有规定要多少,有去就有回,要有回礼多少都行,不能有去无回,不吉利。
我的家在西北农村,我们这边过年,大年初一不走亲戚,这一天和父母亲一起团聚,女婿到老丈人家上门拜年是大年初二去,在前二三十年前女婿去老丈人家都是骑着摩托车,摩托车上带着媳妇和孩子,在那个时候条件都不太好,拿的礼物是当地生产的酒两瓶,三炮台两盒,两包用红纸包的白糖两包(我们这儿叫糖包)。
家里条件好的会给两个老人买双鞋或者裤子。女婿到老丈人家给两位老人拜年作揖磕头,然后就坐在沙发上聊家长里短,家里会把过年做的馍馍还有瓜子花生糖拿出来给女儿女婿娃娃吃,再每人倒一杯过年茶(过年茶就是在水杯里放入茶叶,四颗红枣,在加一点白砂糖)。
过年你的家乡都会有哪些风俗习惯?
其实过年一个地方一个风俗,各有各的趣味,我们这里从腊月初一开始,就开始有各种习俗。
腊月初一大家先前都爱吃炒面(就是把玉米炒熟后加工成面粉)然后用柿子或白糖拌上吃,现在有许多老人还保持原来的习惯,年轻人不再保留。而腊月初五是吃五米粥(就是五样不同的米配红豆与枣做成比粥稍稠点的饭),有的就如端午吃蒸米,而腊八就是吃煎饼了,待到过了腊八,大家又加工茶面(就是用玉米与黄米或大米炒半生),再炒上花椒与荆界(一种能表汗的药材),这茶面每天早上吃,可以在茶面中放馍丁,据说喝茶面能祛寒生体温,对胃寒的人有帮助。
而到了腊月二十三,大家又有二十三吃糖的风俗,可以买麻糖,也可以买吃的糖,据说二十三是神上天的日子,先让他吃上糖后甜住他的嘴,让他上天言好事,而不说坏事。一过二十三天天就有事干了,有句俗语“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去买肉,二十六去街遛,二十七蒸蒸吃,二十八煮丸子,二十九看看货全否,三十贴对子(上坟)”,一过二十三每天安排满满,而且有的人家典礼没有正日子办,可以抽二十三后办喜事俗话“赶乱催”。反正年前最后几天都在忙着为年做准备。而做生意的人由于忙就顾不上这些习俗了,总是忙到年三十,才简单匆匆过年。
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风俗,我们这里大年初一到玉皇庙与土地庙抢头香,据说谁在大年初一零点准时到庙烧香,一年运气都好,因此全村人到那时都往庙上跑,而且大年初一不到太阳升起不敢扫地,而且大年初一只能往院子里扫,往外扫漏财,大年初一不准吵架,也尽量别吃药,据说否则一年吵架或吃药,总之过年就是要个好兆头,预示开头红。然后初二到十五前去亲戚家拜年。有出嫁女儿的在临近正月十五会去女儿家送十五,先前都蒸好多灯糕,现在省事,少蒸几个都送钱。一过正月十五闹了元宵,基本就年过去了,节也过去了,一切恢复正常了。
另外正月初五还送穷灰,迎五福,正月初九去玉皇庙送香,据说玉皇大帝是正月初九出生。其它的习俗就是拜年了。也许别人那里没有这么多风俗,我们农村才会有这么多!
大家好,我是沃土芳华,一个热爱文字的女子,希望大家点赞与评论,记得关注一下呦!
家乡在湖北襄阳,襄阳地处鄂西北,和河南省很近,所以它在文化上属于中原文化范围 。
家乡的春节也有很多习俗,过去讲究一些,现因时代发展变化,有一些繁文缛节已不再讲究。
记得本人儿童时,年三十全家要一起吃团圆饭,团圆饭要尽量丰盛,菜中一定要有一条整鱼,并保持到三天不吃。家庭成员要尽最大的可能到齐。除夕夜一定要熬夜守岁,初一一大早要给爷爷奶奶,父母亲和本家长辈拜年,讲一些吉祥祝福的话。长辈们也会给我们晚辈几块钱作为压岁钱。初一早上一定要吃饺子,吃完饺子后小孩们就可到本家,亲属各家拜年。
初二,如已婚的青年人就要和媳妇儿一起去岳父母家拜年,去时要带上烟酒果子糖等礼物。
初三,继续在家和亲属家玩,吃饭喝酒打牌等活动。
三天正年过完,就可到远房亲属,领导同事家拜年祝福,
初五称为‘破五’,有破五大似年的说法。这一天也会像吃年饭一样,全家要一起吃团圆饭。
过完初五,春节的主题可以结束,远方工作的人可以离开家乡了,有急事的可以去办事了,但春节并没有全部过完,大家仍然沉浸在春节的节奏中,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宵节和春节一样,全家人要在一起吃饭,欢聚。就是这天一定要吃元宵,祝福家人在新年里团团圆圆,甜甜蜜蜜。
正月十六这一天,我们这里一定要大家外出郊游,称为‘游百病’。这一天外出游玩了就可以百病消除,身体健康。
正月十六过完,才算春节全部结束,恢复正常工作生活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