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传统节日的价值回归?
汉民族屹立世界5000年,文化虽有断层,可血脉不变!中华复兴传统文化必不可少!五大文明古国唯一独存的只有中国!靠的就是文化,而传统节日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
一句“龙的传人”对血脉的认同,民族的感召力,凝聚力,向心力,使每一个中华儿女无比自豪而团结一心!二月二龙抬头代表着辞旧迎新,***当头,长相厮守!也是对未来的美好向往。清明祭拜先辈,一脉相传,家族守望!中秋团圆,家和团聚,凝聚人和!等等等。。。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继承先辈遗志,这就是中国永不倒的精神所在!
西方永远不能理解,说我们没有信仰,他们生老病死都是一个叫上帝的神!而我们中国什么都是齐的,进门有门神,厨房有灶神,种地有土地公,生意有财神,看病有药神,甚至生儿子都有送子观音!也可以这样说,我们确实没有信仰,我们只有未来的希望!他们不知道我们的根在佛教,茎在道教,花在儒教,儒释道三教合一!传统节日的复兴一定会让中国更有凝聚力,这是软实力的象征!文化的输出更是国家实力的认可!儒家讲以和为贵,道家讲无为而治,佛家讲忍辱!中国人是爱和平的,和平的崛起!
把我们丢掉的东西尽快拿回来,是别人学不来也永远学不会的,弱化西方文化,把根留住,正是此时!
传统节日作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演绎传承下来的宝贵遗产,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和载体, 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
政治意义。传统节日的回归,可以增强群众的民族意识,培育强烈的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共同奋斗的强大意志。否则,盲目崇尚西洋节日,会瓦解民心,腐蚀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意志。
文化意义。传统节日的回归,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民族文化,使中华文化逐渐走向世界,引领世界。
社会意义。传统节日的回归,可以进一步增强家庭观念,一家人聚在一起,其乐融融,大而化之,对于凝聚民族情感,凝聚社会人心,增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如传统的春节,不论天南地北,每个游子不远万里,都要回家。这种强烈的家庭观念,是维系亲情的重要纽带。
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华传统节日,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传统节日的价值回归,其实是中国国际地位飙升的标志以及国民自豪感的回归。
国际地位日趋上升
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有目共睹。工业产值世界第一,经济世界第二,基础设施世界第一,军事综合实力世界第二,是最受信任的大国。尤其这次疫情以来,中国在世界人眼中是最幸福的国家。这样一来,我国的国际地位变得重要,有更多的国外***引进,更多的外国人对中国感兴趣,对中国传统感兴趣,传统节日的价值逐渐回归。前些年是外国文化对我们进行文化入侵,现在换我们对外国文化进行入侵。
民族自豪感的回归
近年来受到欧美文化的冲击,很多人对圣诞节等非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甚至高于有些中国传统节日。很多年轻人喜欢在圣诞节出去约会、游玩、庆祝、互送礼物。这种现象实际上是我们国民对家国的热爱的凸显,对我们民族自信的追回。
我泱泱大国上下五千年,国民有什么理由持续不自信?
简单的传统节日的回归,除了劳民伤财,没有任何意义。
传统节日需要清理性的讨论,留下其中不宜更改的部分,更新可以替换掉的内容,扩散它的本源价值,与新时代的问题解决相结合,比如未婚青年的相亲盛典。
传统文化对于我们来说是个既陌生又熟悉的词。走在大街上,你随便拦下一个人问他什么是传统文化,他很可能会回答不上来。有人以为,传统文化就是国学,这种看法并不完全错,但要是只把国学看成传统文化,恐怕就有点狭隘了。
其实国学热已在中国悄然兴起,兴起的国学热本身是一件好事,能够改变社会当前思想不够活跃的局面。其实从根本来说,国学并不是一个远离我们的东西,作为国学的儒学并没有在目前消失殆尽,我们依旧是国学、儒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通过历史,我们能看到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对于中国文化的积极作用;通过历史,我们同样能够看到秦始皇“焚书坑儒”、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于思想的遏制。但是,不可否认国学是传统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它是《诗经》中的一汪清水,在水一方的***;它是华美的楚辞,闪闪发光;它是孔孟思想,百家争鸣;它是***华章,仙乐飘飘;它是高山流水,它是古长城的细细青苔,它是岳麓书院的依依夕阳……漫步在国学里,多少人醉得不知归路,多少人沉醉于那泛黄的书页,将精华与糟粕统统吸收。
中华民族是个以和为贵的民族,这和不就是儒家所主张的思想之一吗?从小我们就背诵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背诵着“仁者,爱人”,背诵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条条古训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而这古训便出自我们先哲的口中。
中华传统节日有哪些?这些节日有什么习俗?
说到中国传统节日那可就多了,从年头到年尾基本上都有传统节日的身影,下面我们就来聊聊中国传统的几大节日吧!
1、【春节】
春节一般时间在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五和大年三十晚上,尤其是大年三十晚上要守夜,各家各户提前贴好了对联,也叫“守岁”,这一天是辞旧迎新的一天,年尾接年头的一年,所以也有送旧迎新之意,这天晚上家里所有的人都会围着桌子吃年夜饭,也叫“团圆饭”,吃完后全家一起围在圈谈天说地,守岁直到凌晨以后。
2、【元宵节】
元宵节是靠近春节的一个节日,时间在正月十五,这一天要吃元宵,看花灯,踩高跷,猜灯谜,主要是公共场合的活动,这一天晚上全国各地都有灯谜,灯会,放烟花庆祝等活动,十分热闹。
3、【清明节】
清明一般在农历的3月8号,民间主要有扫墓,祭祀等活动,不过清明扫墓民间并不会局限于这一天,前后几天都可以进线的,不少人都约亲朋好友回家祭祖扫墓,祈求祖先保佑。
4、【端午节】
端午节一般在农历5月5号,主要是为了纪念屈原。民间常见的活动:赛龙舟,舞龙舞狮,吃粽子等。
5【七夕节】
您的题目有点大,不太好回答。中华大地幅原辽阔,风俗习惯不尽相同。赤县神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所谓传统节日,有大有小,有增有减,并不一律。有些节日弱化了,如旧时,冬至节乃四大节(元宵、端午、中秋、冬至)之一,现在弱化了。有些曾经兴盛,中又淡出,后又加入新的元素,复兴了,如重阳节。清水就按甘肃兰州一带的风俗习惯,做一粗浅回答吧!
一是除夕、春节过大年。祭祖、放炮丶贴春联,窗花,挂灯笼,拜年,发压岁钱,转亲戚,唱大戏,玩社火。
二是元宵节。放火堆,耍火把,看灯展,猜灯谜,吃元宵。
三是二月二,龙抬头。剃头理发,炒麻麦,祭药王,祭叭蚱。
四是清明节,上坟祭祖,踏青赏春。
五是四月八(农历),浪山,唱“花儿”,对歌。
六是端午节。门口插杨柳,小孩胸前后背戴荷包,手脚绑花花线,吃粽子,染糕,甜醅子,喝雄黄酒。
七是七月七,七夕节。乞巧。
八是七月十五,中元鬼节,祭祖。
九是中秋节,赏瓜果,吃月饼,庆丰收,共团圆。
清明,重阳,中秋,除夕,元宵,这五个我个人觉的是中国风最浓的传统节日。
马上临近清明了,扫墓肯定是少不了的。
重阳,登高望远。
中秋,吃月饼,赏花。
除夕,当然是一家人一起吃团圆饭了。
元宵节,吃汤圆,看花灯,猜灯谜。
强列要求:清明,中秋,春节。提倡家族团聚。恢复必要的仪式。这些传统文化不仅是家庭和睦幸福的纽带,更是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统一思想,行动一致,中国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基础。
您好!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
以上我看了几个回答,回答的也很明白但是对一个笔者认真负责的态度我要认真给你唠叨唠叨这些节日在我们河南有什么不一样的过法,挑选重点的说两个,真要让我一个个说我真说不完,毕竟学无止境,还要认真学习,笔者手机里还有些我们当地民俗节日照片,绝对真实噢。
我们从除夕开始说起。
除夕,是我们中国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中华民俗传承瑰宝,在我儿时过春节那叫一个兴奋,穿新衣,捡鞭炮,和奶奶一起剪门花贴门画,现在想起来都是很暖心。
我们大年三十给爷爷奶奶磕头拜年给我们发压岁钱,当时别提有多高兴了,给长辈叩头后开始吃饭,饭吃过后开始一家人一起看春晚,现在都清晰的记得每年除夕夜12点过后爸爸早准备好的开门鞭炮,拿到大门口点燃3个,寓意是3声炮响黄金万两讨个彩头,早起就开始去拜年,走亲访友。
第二个就是元宵节了。
我们这边的元宵节特别热闹有舞狮的耍龙的有有,在我们当地都流传几百年了,我们当地每个村每个组都有龙灯会,会在正月十二的时候去游庙,寓意是求上仙风调雨顺,少生灾害。
虽然写的很生硬感觉跟小学生写作文一样,但是笔者写的很认真满满的都是回忆,各位网友你们当地有什么样的节日氛围呢?不妨写出来一起分享。
图都是我们当地元宵节龙灯会。
农历七月有什么传统节日,你们怎么过的呢?
中元节,举家祭祀祖先。
本人黄冈浠水的,记忆里的中元节是这样的:
母亲提前半个月就将冥钱印刷好,临节前几天,她让我和弟弟帮着写封签。写封签有要求。必须用毛笔自上而下写,上下对齐;纸须是半透明的,一张大纸要裁成若干小块,每块要能包住一沓冥钱。封签书写的格式与内容。整体上看,分左、中、右三部分。左边写送包袱人的辈分称呼、姓名(一般是户主),中间写收包袱人的姓名,不过,姓名前要加“故先考/妣”、“X公/母”、“大人”等字样;右边是固定内容“中元化包袱奉”。
墨迹干后就可以包了。每个包袱里的冥钱介于10~30之间,保证包袱厚薄适中。太薄了对祖先不敬,太厚了不易晾晒和烧化。包好的包袱易受潮,需经常晾晒。
中元节当天,母亲早早准备了两张桌子,一大一小,都是方形。每桌都摆椅子,只摆三个方位,靠近大门的一方不摆(要摆香炉)。大桌每方摆两把椅子,小桌每方摆一把椅子,每把椅子对应一筷一碗一杯。筷子须素净,没涂颜色,放在碗右侧,两端对齐,紧贴碗根,酒杯放在筷子右侧。碗空着,杯子装酒。
桌上菜品只能单数,大桌摆五碗或七碗,小桌摆三碗。除鱼、肉外,一定要有豆腐和青菜,豆腐煎炸烹炒皆可,寓意一生清白。
整个过程中不能碰椅子和碗筷杯。 所以,一般是先上菜品,后摆碗筷杯。菜品齐了,开始第一次斟酒,倒至杯的三分之一即可。做好这些,就要点香了。香只能男人点,三根一拢,点好要双手握香作揖,然后插在炉内。家中男人都可点香,独女人不能。点好香后,第二次斟酒,再倒三分之一,倒完就该磕头了。磕头次序按长幼辈分进行,每个磕三个,每磕完一个作一个揖,三个磕完才能起身。女无须磕头。磕完头后,第三次斟酒,倒最后的三分之一。
接下来该烧化包袱了。将准备好的包袱拿至屋外,放入废弃铁锅内,小心地烧完。这个过程有些漫长,一是要烧的包袱很多,二是冥钱包久了烧来费事。最终要让所有包袱烧得一星不剩。据说,包袱里的冥钱没烧尽,但凡留有一块带字的纸,祖先会托梦来埋怨和索要。
烧完包袱,就该放鞭炮了。这没什么特别的,只是这鞭炮要比春节、元宵节的鞭炮短。
放完鞭炮,撤去菜品和碗筷杯,祭祀大功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