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没见过手抄报,老师布置一定要做,只好家长代劳了,是老师的错还是家长的错?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手抄报一般是小学三年级开始就会布置的作业。学会做手抄报并不是老师心血来潮给孩子家长增加任务,它其实非常锻炼孩子的审美和布局规划能力,我小学同学中手抄报做得最好画画最好的那位,现在在北京是小有名气的动画制作人。
孩子没见过手抄报,就一定要由家长代劳吗?第一次写字也不会,难道以后写字都由家长代劳了?第一次穿衣也不会,家长能帮孩子穿一辈子衣服吗?
老话说的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你能帮他大包大揽做一张手抄报,你能帮他解决掉所有以后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吗?
不会可以学,这才是最正确的的应对方法。
如果说老师有什么错,可能他没有在课堂上详细带领孩子制作一张手抄报,或是简单教了孩子,但是孩子没有学会。初次制作手抄报对于小孩子来说确实有些困难,一节课恐怕做不完,这才要麻烦家长,将其变成一项家庭作业,之后会在课堂上进行评选。
面对老师布置的手抄报的任务,家长最正确的做法不是抱怨是谁的错,也不是大笔一挥自己做一张手抄报,而是带领孩子一起享受这个过程,向孩子描述美,一起创造美,这才是完成这项家庭作业的意义。就像老猫教小猫捕老鼠一样,你是在教他一项本领。
1. 理解能力
首先老师一定会给出一个手抄报主题,整张手抄报都会围绕这个主题来设计,可以是节日,节气,历史人物,古诗词等等,在构思制作过程中帮助孩子深入理解主题相关知识。
小学生没见过手抄报,老师布置一定要做,只好家长代劳了,是老师的错还是家长的错?对于这个问题,我想说没有谁对谁错。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学校里会布置一些学生办手抄报这种任务,这很正常,也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先说说老师为什么要让学生办手抄报。办“手抄报”就是让学生积极参加语文实践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充分实现学生对语文进行综合实践学习这一目标。同时,办手抄报,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综合组织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它要求学生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例如栏目设计、资料收集、编辑排版、审核校对等等。它对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小学生不会办手抄报,有的家长就代劳了,这说明家长还没有弄明白老师让学生办手抄报的真正用意和目的,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交差。这是不可取的。
那家长应该怎样做呢?我认为:当学生接到要办手抄报的任务时,做家长的最好不要直接代劳了,而是要指导孩子学习办手抄报。
比如:每次办报前,让孩子说一说自己准备搜集哪些材料,并适时地进行补充,让学生办报胸有成竹,不愁无话可写,有着丰富的内容去写。
家长还可以提供一些精彩的手抄报,展示给孩子看,提供范例,让孩子获得一些感性的认识。孩子一边观看,家长一边指导,讲解那些手抄报的亮点和学习角度,让孩子在欣赏、赞叹之余,了解到自己要学什么,怎么学,认识到要办好手抄报并非高不可攀,而是触手可及的事。
并不是老师的错,当然也不是家长的错。只是在“任务由谁完成“这个问题上,老师和家长的想法产生了偏差,从而产生了误解。
现在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就是幼儿园、小学老师常常布置孩子做一些手工作品。明明知道孩子不能够完成这么精细的任务,为什么还要布置?
有些家长说:“其实就是布置给家长的。“因此自己代劳了,有的甚至直接从淘宝买成品或者半成品,又精致又漂亮。
其实,老师布置手工作业,是希望家长多陪陪孩子,与孩子合作,享受一段愉快的亲子时光。不仅促进了亲子关系,也锻炼了孩子动手动脑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思维和创造方面的发展。
在手工作业的具体操作方面,老师是会根据孩子的年龄、具体状态和接受程度来进行的,也会提供一些建议。
孩子没见过手抄报,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看看好的手抄报模板,比如花边啊、布局啊,选择一些图画多,文字少,适合低年级小孩子的模板,然后让孩子动笔画画。比如这样的:
孩子画完之后,家长可以画好横线,让孩子自己写字。
这样做过几次,家长就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做手抄报了。刚开始做的不好很正常,不需要苛求完美。多看看好的范例,练习几次,就会越来越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