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过海洋的第一句话赏析?
在《越过海洋的第一句话》这个篇章中,挺喜欢这句话的:“为了使一个奇迹,或者一件奇妙的事情得以完成,首要的前提条件永远是个别人对这个奇迹深信不疑。一个固执己见者淳朴天真的勇气恰好可以在饱学之士犹豫不决时,给予富有独创性的促进。大多数情况下是如此。”还有那句似戏谑般的话:“幸亏他不懂行。”有时候人们所缺少的就是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可能就是一点点不顾一切的洒脱与莽撞。
也让我想起了许多成就背后的两个“为”。一是“不可为而为”,二是“无所为而为”。
“不可为而为”,也分几种情况。有你明知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这件事是有多么不可能做成,或者做成后会付出多大的代价,你仍然勇往直前。还有就是像上文中提到的那样,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这种勇气带着不明世事的稚气与不知事实的愚蠢,虽然的确有挺大运气成分存在,但这种勇气并不是一无是处,它也能起到决定性作用。(一件事只有成功了,你才会觉得其中那些看起来愚蠢的因素是有意义的。话是这么说,但这难道不是应该应用于所有的条件吗?“愚蠢的因素”与“明智的因素”真正的界限在哪里呢?情况不同时,变化就不会停止,不是吗?)在几乎是所有人都觉得“不可为”的时候,这件事其实并没有被定性,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为之”的结果是未知,未知也就代表着可能与“可为”。
“无所为而为”,这句话在很久以前就接触到了,想一想有印象的最初是在朱光潜先生的《谈美》中,提到了“无所为而为之”与“有所为而为之”,当时其实不懂,后来妈妈告诉我其实就是无目的与有目的的去做事。所以第一个“为”应读作四声,为了。美与美的创造在无所为的时候往往更令人惊叹。其实不止艺术类创作,令我意想不到的是数学上也是这样。高数老师讲数学历史时说,那些知名定理的提出往往就是一群数学家吃饱了没事儿干,有了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然后就去讨论、演算,最后得出或得不出结果。他们有什么“为”吗?如果真的有,就是为了好玩吧。再把这些东西放大,能发现几乎所有事都是这样。中国那句俗语也是这么说的“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同时,因为“无所为”,做起事来更纯粹更专注。让我联想到道家的思想,对自然之道的推崇。创造的能力是天性,所以当人以最纯真、自然的状态去做事时,更贴近自然,也更能够发挥出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