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己的小孩来说,故乡变异乡,而异乡是故乡,日暮乡关何处是,故乡在哪里?
故乡在哪里?
从农耕社会向工业社会进步的时候,人们经常会有这样的疑惑。社会进步了,思想观念也要进步,。
过去,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就是故乡,现在,工作在哪里,哪里就是故乡。
一个四海为家没有故乡的人,是现代人的骄傲。证明这个人能力很强,可以在不同的地方找到工作,并繁衍生息
年少故乡处处是,迟暮父母是故乡!
年轻时志在四方,故乡情节淡薄,觉得哪里都是故乡。上了岁数,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越来越重,仔细想想,故乡不过是父母居住的地方。
现在人口流动性大。对在异乡长大的孩子们而言,已没有传统意义上故乡的概念。尤其是在城市,莫说孩子,就是大人们,居住同一栋楼里左邻右舍都不认识,根本谈不上乡情。
不像我们那个年代,在农村时,整个村子的人几乎都熟悉。十多年不回去,偶尔回去趟,在大街小巷遇到,老人们居然能喊出你的小名,知道你是谁家的孩子。那亲切的感觉,暖暖的!
对现在的孩子而言,故乡只是个概念。他们能说出我的老家是哪儿哪儿,但却没有了感情。父母在哪儿哪儿就是他们的故乡!
回不去的故乡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我们早就成了一片无根的浮萍。
父辈很早就离开了家乡的黑土地,出来拼搏向往的幸福生活。故乡已经没有了,我们的土地没有了,我们的房屋倒塌了,有的是疏远了远方亲戚。故乡成了一个传说,不要说自己的小孩儿都忘了自己的故乡,就连自己这一代也模糊了故乡的模样。
遥遥故乡,遥遥情愫,几度惆怅,几度激昂。唉,日暮乡关何处是?人生何处不青山。
给故乡
以西北风的曲调结成遥遥思念
以高原的气概勾勒出田园美景
以无畏爱的勇气注视陌生
以古老不衰话题诉说切切情衷
也许斑驳的记忆浪花喧嚣
那黑土地里埋葬和哺育
故乡,在一部分人的生活轨迹中,这只是人生的一个驿站。
何况,追根溯源,一个人真正的故乡在哪?值得考究。
历史上多次的人口迁徙,祖辈们走南闯北,从北到南,从西到东,何处是故乡?
人类最首要的是生存,生存离不开环境,什么环境最适宜自身的生存,这个地方应该就是最适宜你的地方。
至于到了自己的下一代,时代的演变,观念的更新,生活方式的选择等等,决定了下一代有自已不同的生活。
上一代对故土的热爱,眷恋,是因为你与这一块土地及亲人长久的生活旧属,日积月累的情感的滋生而使然,而下一辈同样如此,只是地域,亲朋发生了变化,新的地域,新的交往,同样可以使下一代对他们安身立命之场所产生与你对故乡同样的认识与情感。
泱泱中华大地,处处可为故乡,这是每个个体的自主选择,是新的时代,新的人生的必然。
谢谢邀请“对自己的小孩来说,故乡……”在那里是一个即好回答又不好回答的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本人家族就有类似情况。简述如下:内容简介
宋代东莱吕氏家族研究
《宋代东莱吕氏家族研究》是2011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由教育部资助出版的考证研究的图书。作者是罗莹。详细介绍了吕氏家族的发展历程。不论在何处为官、居住、为师、就是此处为故乡。从此书中的吕氏家族成员之间的变化历程就可以知道了。笔者考证过,如:吕氏吕梦正为例今版许多文化书籍简介都说吕为河南新郑人氏,因其葬于河南新郑、又为官北宋都城洛阳故而称其为河南新郑人。以久居地为异乡为故乡就不足为怪了。其家族在陕西、在江西、在浙江、在河北、在山西在台湾等地都有为官、为师后人留下都为所在地人氏,只有祖籍之分。
此供参考
如有兴趣就可以参考此书和今出版的图书历史人物吕氏家族有考证研究,就更清楚了。
东莱吕氏家族在宋代的文化中极具代表性,他们以吕蒙正科举起家,三代四人出任宰执。在北宋政坛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并且从第五代吕公著开始与北宋兴起的新儒学一一理学息息相关,吕氏一门荣登《宋元学案》者达七代二十二人之多,这在宋代文化家族中是绝无仅有的。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第八代的吕本中是“江西诗派”的提出者,也是江西诗派在南宋的转折人物,对宋诗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第十代的吕祖谦集文学家、史学家、文献学家、理学家、教育家于一身,仿佛足整个家族开出的最绚烂的花朵。整个家族绵延十余代二百五十多年。几乎与整个宋代相始终,足我们研究宋代文化家族与宋代文化和社会关系的最好典型。本文试图通过对东莱吕氏家族的研究,以微见著,揭示宋代文化家族的某些特质,进而彰显宋代文化精神。[1]
图为:吕梦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