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中国传统节日按时间先后顺序?
中国传统节日顺序是春节、元宵节、龙抬头、社日节、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下元节、冬至节、腊八节、小年、除夕。
另外,二十四节气当中,也有个别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如清明、冬至等,这些节日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它们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清明和冬至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为什么过的不是农历?
中国人的二十四气节都是按农历过的,24节气是比较固定的。24节气同农历月份的搭配并不是固定每年一致的,由于农历是以朔望月为根据制定的,农历的月份并不能准确地表示24节气的具体时间,而阳历是以回归年为根据制定的,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24节气的具体时间。
是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而制定的,有很多种。而根据月相变化制定的历法,则叫太阴历,也有很多种。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就是其中一种太阳历。二十四节气被安排进中国原先使用的夏历(太阴历)中,所以,现在的夏历(如今俗称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
清明和冬至都是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后来作为扫墓节日。冬至民间因为一阳生,交九交热的认识,冬至后流年可按下年对待,作为一个节日。
阳历历法的制订也有一定规律,与阴历历法类似。所以有些节气都在阳历每年的固定日期。比如清明一般在3月5日,立春在3月21日,立夏在6月21或22日,秋风在9月23日,冬至一般在12月21日或22日。
这些牵涉天文地理知识,这样简单答复,不知是否满意。
你认为清明与冬至两个节气是公历吗?我坦率地告诉你,你错了。恰恰相反,不但这两个节气,所有二十四节气都是按农历计算的。
它主要是根据太阳黄经的度数来精确地将一年分为二十四份,每一份即是一个节气。
它们分别是:春季,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季,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季,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为了好记,人们将它编成一首打油诗,每一个节气各取一字,诗曰: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一年四季,每季六个节气。因为节气是根据太阳黄经(即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圈的角度)来计算的。所以每个节气与公历很接近。有上面打油诗的后两句为证:前半年是六廿一,后半年是七廿三。也就是说每个节气前半年对应的是公历每月的六日和二十一日,后半年是七日和二十三日。有时也有误,相差也就一两天。
清明,冬至,都属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年划分的。太阳年,三百六十五天又四分之一天。这是天文意义上的太阳年。
历法上的太阳年,根据天文太阳年制定。但是,历法太阳年,不等于天文太阳年。因为,天文太阳年的天数,不是整数,而历法的天必须为整数,平年三百六十五天,闰年三百六十六天。因此,在太阳历的公历上,节气的日子也有一两天之差。如冬至,2018年12月22日,2020年12月21日,相差一天。
农历,太阳历与月亮历合历,月以月亮的朔望周期计,约二十九天多,平年十二个月,三百五十四天,闰年十三个月,三百八十三天。十九年七闰,平均为一个太阳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天。
农历的平年与闰年相差一个月,这就导致有的年只有二十三个节气,有的的二十五个节气。而立春设在春节前后,造成有的年有两个立春,有的年没有立春。
二十四节气属太阳年,但农历为太阳年万与月亮年合历,俗称阴阳合历,所以节气的日子就偏差很多。
阴阳合历之所以称农历,是因为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有关。
为此,宋代科学家沈括制定新历法,废除月,改称气,大气三十一天,小气三十天。这样,为纯太阳历,二十四节气的日子基本固定,最多一两天之差,与现代的公历很吻合。可惜,受阴阳学说势力的阻扰而没能实施。